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Z /T 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与GBZ /T 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25项规范性引用文件:GBZ 188、GBZ/T 189、GBZ/T 192、GBZ/T194、GBZ/T195、GBZ/T223、GBZ/T 224、 GBZ/T 225、GBZ/T 229、GBZ/T 230、GBZ/T 277 、GBZ/T 298、GBZ/T300、GB5083、GB50019、GB50033、GB50034、GB50073、GB50187、GB/T12801、GB/T 16758、GB/T 18664、GB/T 23466、GB/T 39800、GB/T50087;
——更改规范性引用文件GBZ 2为GBZ 2.1和GBZ 2.2;
——删除了评价基本原则及术语和定义中的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调整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接触水平等术语和定义;
——细化了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编制内容;
——补充了附录C类比法主要内容及附录D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主要归档资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石油集团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永青、汉锋、闫慧芳、王丹、叶萌、吕琳、胡伟江、邵华、毕心粼、张贻瑞。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7年首次发布为 GBZ /T 196—2007;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依据、范围、内容、方法、程序、报告编制和质量控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不含电离辐射)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 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60/30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18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19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195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G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Z/T 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 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 22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GBZ/T 23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Z/T 277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GBZ/T 298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 23466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
GB/T 39800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建设项目 construction project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3.2
职业病危害 occupational hazard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3
职业病危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可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3.4
职业病防护设施 facility for occupational hazard control
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设备、设施、装置和构(建)筑物的总称。
3.5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pre-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及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注:改写GBZ/T 224—2010,定义7.5。
3.6
评价单元assessment unit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评价的要求,将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
3.7
职业病危害暴露 occupational hazard exposure
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过程。
3.8
接触水平 exposure level
职业活动中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和接触时间。
3.9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
对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评估。
4 评价目的
4.1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4.2 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明确职业病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提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4.3 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4.4 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5 评价依据
5.1 法律、法规、规章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
5.2 规范、标准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范、标准。
5.3 基础依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文件等。
5.4 其他依据
建设项目有关的支持性文件、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
6 评价范围与内容
6.1 评价范围
原则上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情况进行评价。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评价范围还应包括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工程利旧的内容。
6.2 评价内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产品及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影响、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等内容的分析与评价。
7 评价程序
7.1 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开展合同评审并签订合同、成立评价组、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及现场调查、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见附录A。
7.2 实施阶段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必要时应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建筑卫生学检测),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7.3 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专家评审,对项目相关资料整理归档。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见附录B。
8 评价方法
8.1 工程分析法
运用工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卫生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了解建设项目所具有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和职业病防护措施,结合生产制度和岗位劳动定员情况,分析工艺先进性水平,识别和分析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工作环境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存在环节、岗位或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接触水平以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情况。
8.2 职业卫生调查法
是指运用现场观察、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沟通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相关职业卫生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工作环境的卫生学调查。
8.3 检测检验法
8.3.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依据职业卫生相关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进行检测,对照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8.3.2 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建筑卫生学检测
依据相关检测规范和方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技术参数以及供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内容进行检测,对照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8.4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法
依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理化性质、浓度(强度)、暴露方式、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频率、防护措施、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等相关资料,按一定准则(标准GBZ/T229、GBZ/T230、GBZ/T298及国内外相关规范、标准等),对建设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按照危害程度考虑有关消除或减轻这些风险所需的防护措施,使其降低到可承受水平。
8.5 类比法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类比法主要内容见附录C。
8.6 检查表分析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9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案编制
9.1 概述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案是具体指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技术文件,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概述本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9.2 评价方案内容
9.2.1 前言
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9.2.2 编制依据
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9.2.3 评价范围及内容
明确评价涉及的范围和评价的具体内容。
9.2.4 项目初步分析
简述初步的工程分析内容、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筛选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等。
9.2.5 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内容和项目初步分析结果明确选用的评价方法。如采用类比法,应进行建设项目与类比项目的可比性分析。如需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应制定检测方案。
9.2.6 组织计划
主要包括评价程序(以文字或框图表示)、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
10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
10.1 基本要求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表述简洁、用语规范、结论明确,需以数字或图片表达的内容,尽可能采用图表和照片,以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件。
10.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章节设置
10.2.1 总论
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立项意义、任务由来等项目背景介绍;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等评价依据;以及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单元划分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10.2.2 现有企业概况
本章节适用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内容为概述现有企业的建厂时间、所属行业、企业规模、职工人数、生产工人数、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等基本情况;说明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以及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等职业病危害现状和职业卫生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制度与规程、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病发病及病人处置情况等职业病防治的现状。
10.2.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0.2.3.1 工程概况分析
a) 项目名称:应与委托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立项文件所用名称一致。
b) 项目性质:建设项目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改建、扩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
c) 生产规模: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分别列出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d) 拟建地点:建设项目拟建地点应按行政区划说明地理位置(经纬度)并附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
e) 自然环境概况: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降水、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温度)、气候特征(气候分区、特殊气候带、局地环流)以及是否位于自然疫源地、地方病区等情况。
f) 社会环境条件:主要评价建设项目所在地是否位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地;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敏感区(学校、托幼机构、医院、涉外领事馆、人口密集居住区)等。
g) 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用文字及图表分别简要说明,列出建设项目全部工程范围及各子项名称和主要工程内容。必要时还应列出与职业病防护关系密切的主要设备一览表。其中:
生产装置:列出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辅助装置:列出为生产配套的各辅助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公用工程:包括给水、排水、供热、供电、供燃气工程等内容。
总图运输:包括原料及辅料形态、燃料仓库、储罐、堆场以及码头工程、运输工程等内容。
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还应阐述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工程利旧的情况。
h) 生产制度:包括常白班、两班制、三班制及轮班制等,每日、每周生产作业时间以小时/日(h/d)、小时/周(h/w)为单位,同时说明全年作业天数。
i) 岗位设置及定员:包括生产作业岗位名称及人数(其中女工人数),辅助岗位名称及人数(其中女工人数),管理岗位名称及人数,外委作业岗位名称及人数(其中女工人数)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岗位职责。
j)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工程总投资、工程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及系数、职业病防治概算等。
10.2.3.2 总体布局分析与评价
总体布局包括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则、厂区总平面布置的功能分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建(构)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内容,并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在总平面布置图和竖向布置图中应标出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的位置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
依据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对照GBZ 1、GB 50187等相关标准要求,分析与评价拟采取的总体布局的符合性与合理性。
10.2.3.3 产品及原辅材料分析
列出生产装置、辅助装置以及公用工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以及物料储运情况。识别与分析其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标明危害因素的识别依据,如来源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化学品危害说明书(SDS)或开展成分定性分析等。
10.2.3.4 生产工艺分析与评价
生产工艺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等。应对主体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做出完整、清晰、无遗漏的叙述,并用工艺流程框图表示。分析建设项目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在工艺流程框图中标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应位置。
依据生产工艺分析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对照GBZ 1、GB 5083、GB/T 12801等相关标准要求,分析与评价拟采取的生产工艺的先进性、符合性。
10.2.3.5 生产设备及布局分析与评价
列出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包括生产装置/设备、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等生产设备)的名称、数量、规格等,并说明布局,绘制设备布局图。分析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可用图、表、文字等表示,并在设备布局图中标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应位置。
根据生产设备及布局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结果,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生产设备布局情况,对照GBZ1、GB 5083、GB/T12801等相关标准的要求,评价生产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和符合性。
10.2.3.6 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供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墙体、墙面和地面建筑材料等建筑卫生学内容。依据建筑卫生学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的结果,对照GBZ 1、GB 5083、GB/T 12801、GB 50019、GB 50033、GB 50034、GB 50073等相关标准要求,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拟采取的供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墙体、墙面和地面材料等建筑卫生学的符合性。
10.2.3.7 辅助用室的分析与评价
建设项目依据其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设置辅助用室,主要包括车间卫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以及在特殊作业、工种或岗位设置的洗衣室)、生活用室(休息室、就餐场所、厕所)、妇女卫生室等,并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辅助用室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的结果,确定不同车间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对照GBZ 1 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以及GB50187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拟设置的车间卫生用室、生活用室、妇女卫生室等辅助用室的符合性。
10.2.4 类比调查与分析
本章节适用于采用类比法进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主要内容包括:进行类比项目可比性分析;在汇总分析类比调查与类比检测资料的基础上,明确类比项目的职业病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病发病情况等。
10.2.5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10.2.5.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在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原辅材料等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确定劳动者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岗位)及其工作地点、作业内容与方式、接触时间与频度,以及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侵入途径等。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还应对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10.2.5.2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分析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情况,分析建设项目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及预期接触水平。对照GBZ 2.1、GBZ 2.2等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各类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种(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的符合性。对没有检测数据资料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根据各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推测其作业工种(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
10.2.6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分析
结合建设项目工种(岗位)职业病危害预期接触水平,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建设项目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本项目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等。
10.2.7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拟采取的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振动、 防暑、防寒、防潮、防非电离辐射、防生物危害及人机工效学等职业病防护设施。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散)源及其分布、发生(散)方式、发生(散)量、理化性质以及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等,并结合GBZ 1、GBZ/T 194、GB/T 16758、GB/T 50087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拟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符合性、合理性。
10.2.8 应急救援措施的分析与评价
产生或存在有毒物质、高温及高强度噪声的,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采取应急救援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人员、应急救援设施(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急救场所、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事故通风设施、救援装备、防护装备、警示标识)、应急救援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并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件的工作场所及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危害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状况等,列出为应对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拟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并结合GBZ 1、GBZ/T 223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拟设置应急救援措施的符合性、合理性。
10.2.9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分析与评价
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振动、防暑、防寒、防潮、防辐射危害、 防生物危害等。
分析建设项目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作业环境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及预期接触水平等,结合GB/T 39800、GB/T 18664、GB/T 23466等相关标准要求,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拟配备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符合性、合理性。
10.2.10 职业卫生管理的分析与评价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下列职业卫生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
(1)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职业卫生培训;
(5)职业健康监护;
(6)职业卫生档案;
(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8)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9)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制度;
(10)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说明;
(11)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对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GBZ 1、GBZ 158、GBZ 188、GBZ/T 225等相关标准要求,分析与评价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职业卫生档案、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等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符合性。
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主要包括专项经费总额、卫生防护设施费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上岗前体检、上岗前培训教育费、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费用等及专项经费总额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等内容。
10.2.11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从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设计单位在编写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时使用。
10.2.12 结论与建议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分别给出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等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以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确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别;明确建设项目在采取了预评价报告提出的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后,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的预期强度或者浓度范围和主要接触岗位的预期接触水平,明确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格式见附录D。
11 质量控制
11.1 合同评审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单位应制定合同评审的程序和相应的记录格式,应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合同签订之前进行合同评审。合同评审至少应涵盖评价对象与国家相关政策的相符性,现有评价专业人员构成、检测检验条件等能否满足评价项目的需要。
11.2 资料收集与审核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单位应制定资料收集和审核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格式,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确认,并要求建设单位对提供的技术资料的真实、完整、有效性进行承诺。
11.3 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审核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单位应制定评价方案编制和审核的程序、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格式。评价方案的审核应包括对人员构成、评价范围、评价方法以及职业卫生调查与检测方案等内容的审核,以确保评价方案符合评价工作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
11.4 职业卫生调查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单位应制定职业卫生调查的程序、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格式。职业卫生调查的内容应全面、真实的反映被调查对实际情况。调查记录应规范填写,应经被调查单位陪人员同确认。所有调查获取的资料信息、记录表格等均应当按要求归档保存,以保证调查过程可溯源,并注意对获取的资料进行保密。
11.5 评价报告审核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单位应制定评价报告编制、审核、签发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评价报告审核一般实行三级审核制度。
11.6 评价报告档案管理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单位应制定评价报告档案管理的程序和记录格式,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按要求保存相关档案,以保证评价工作全过程均有据可查。评价报告的存档资料应同时保存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主要归档资料见附录E。
附 录 A
(资料性)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
A.1 项目的立项文件。
A.1.1 项目建议书
A.1.2 项目可行性研究资料
A.1.3 项目批复文件
A.2 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
A.2.1 建设项目概况。
A.2.2 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
A.2.3 生产工艺
A.2.4 生产设备
A.2.5 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A.2.6 有关设计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
A.2.7 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扩建项目)
A.2.8 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改、扩建项目)
A.2.9 其他项目有关资料
A.3 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附 录 B
附 录 C
(资料性)
类比法主要内容
C.1类比项目的选择
阐明类比项目与拟评价建设项目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产品及原辅材料、生产规模、生产制度、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劳动定员、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C.2类比调查内容
类比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C.2.1 企业概况:包括建设时间、建设地点、生产规模、主要生产装置、劳动定员、工作制度等;
C.2.2 生产工艺:包括工艺流程、原辅材料、生产设备等;
C.2.3 职业病危害接触情况;
C.2.4 近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历年的职业病发病或职业相关健康损伤的发生情况,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人的处置情况;
C.2.5 近年的现状评价报告;
C.2.6 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C.2.7 设置警示标识及告知卡设置情况;
C.2.8 辅助用室的设置情况。
C.3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应收集类比项目近1年~3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如资料不全应对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必要时可开展防护设施的有效性检测。
C.4类比调查与检测资料应用
在汇总分析类比调查与类比检测资料的基础上,明确类比项目的职业病防护及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病发病情况等。
附 录 D
(资料性)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格式
D.1封面
X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报告书编号
评价机构名称(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D.2声明和签字页
声 明
X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单位名称)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XXXX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过程中坚持科学、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XXXX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单位名称:(加盖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名)
项目负责人:姓名、技术职务,签名
报告编写人:姓名、技术职务,签名
报告审核人:姓名、技术职务,签名
报告签发人:姓名、职务,签名
D.3目录页
D.4正文
按照目录内容编写,纸型规格A4纸,字体为国标仿宋体,标准4号,28行/页,30字/行。页眉:XXX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报告编号,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小5号。页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单位名称,页码(第X页共XX页),字体为国标宋体,标准小5号。
D.5附件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及其他应列入
附录E
(资料性)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主要归档资料
E.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
E.2技术服务合同及合同审核记录
E.3评价任务单
E.4评价方案及方案审核记录
E.5现场调查(类比调查)记录
E.6现场采样记录、现场检测记录
E.7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记录
E.8评价报告内部审核记录
E.9 评价报告专家评审资料和记录
E.10评价报告送审稿、修改单、正式稿
E.11预评价工作全程监督记录
E.12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相关技术资料和其他相关说明。
E.13评价项目存档资料应同时保存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
参考文献
[1]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GB/T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