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识别与改善管理办法

   2011-09-27 34041
核心提示:为保障员工作业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依据人因工程学原理对产品初始设计阶段,以及员工作业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场所、动作范围、人机界面、负重程度、重复动作、疲劳程度等一系列人体功效方面进行识别、考量和改善。

1目的
为保障员工作业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依据人因工程学原理对产品初始设计阶段,以及员工作业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场所、动作范围、人机界面、负重程度、重复动作、疲劳程度等一系列人体功效方面进行识别、考量和改善。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
CSMC各厂、生活区均适用本管理办法。
3、定义
人因工程:人因工程学(Ergonomics或Human Engineering)又称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因学等各种名称,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它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目的一门科学。
4权责
4.1 研发部门:负责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进行人因工程学评估改善;
4.2 EHS管理部门:负责评估、监督稽核本公司各岗位的人因工程风险;
4.3 IE工业工程部门:负责针对人因工程评估结果,进行改善和控制该风险;
4.4 作业部门:作业过程需进行人因工程识别和改善之相关部门(如W/H、FATP、PE、SMT、RMA、TE、IQC等),负责协助EHS、IE部门进行岗位危害分析和改善;
4.5 采购部门:相关仪器、设备、设施之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接洽处理相关改善需求;
4.6 财务部门:负责提供人因工程分析、改善等过程中需要之财务支持;
5管理作业
5.1 人因工程识别
5.1.1 研发部门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人因工程评估,确保产品更人性化,符合客户的预期;同时设计开发对生产过程的策划,需考量人因工程学,避免工伤事故和其他危害事件的发生。
5.1.2 EHS部门需会同IE、作业部门对所有新的制程、环节、现场、仪器设备等进行人因工程分析,并形成评估报告。
5.1.3 EHS部门对各环节、现场识别时使用《制程人体工学检核表》(附件一)进行逐项检查,并与现场人员沟通,确保识别工作的全面有效。
5.1.4 作业部门如有对各之制程、环节、现场、仪器设备等有变更后,需通知EHS部门重新进行人因工程识别评估。  
5.2 人因工程评估和改善
5.2.1 对《制程人体工学检核表》中发现的问题项目,EHS部门需填写《人因工程评估改善表》(附件二),进行问题描述和原因分析后,交IE部门进行评估改善。
5.2.2 IE部门依据工业工程设计原理,提出改善建议并进行改善。
5.2.3 EHS部门需对改善结果进行确认,并将评估改善报告呈EHS管代审核,具体流程参照《人因工程识别与改善作业流程》(附件三)。
5.3 人因工程评估改善中有涉及到仪器、设备、设施等,需要改善的,将由原采购之部门负责请供应商改善。有涉及到流程、作业方式等改善所发生的费用归属该作业部门。
5.4 所有相关部门均须配合公司人因工程的识别和改善工作,保障人员工作安全、健康和舒适。识别和改善过程中如遇问题无法决断,将予以提报EHS管理委员会裁决。
6、附则
6.1 本管理办法由管理处EHS负责解释。
6.2 如有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发生变化,依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6.3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其增删修订报管理中心核准后生效。
7、附件
附件一《制程人体工学检核表》
附件二《人因工程评估改善表》
附件三《人因工程识别与改善作业流程》
8、参考文献标准
1、《安全人机工程学》    张力、廖可兵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人机工程学》        赵江洪、赵江洪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附件一:
制程人体工学检核表
检查日期:            
检查人姓名:
部门/地点:
 
描述所审查之制程、设备或工作范围:
YES
NO
N/A
1.手持式工具
     
1.1 工具的把手没有锐利的边或角,有可能会刺穿手掌或手指
     
1.2 电动工具的重心与把手在同一直线
     
1.3 使用频率繁的工具,其重量少于1.8Kg或是作过重量平衡调整
     
1.4 工具在工作环境里容易被看见
     
1.5 工具把手的尺寸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手
     
1.6 工具可以用右手操作,也可以用左手操作
     
1.7 当使用时,手掌与手腕可以用自然的握住工具,不受工具形状的妨碍
     
1.8 频繁使用的工具,容易最方便、省力的获取和使用
     
1.9 其它:
YES
NO
N/A
2.控制钮及指示牌
     
2.1 控制钮操作容易
     
2.2 控制钮的设计、保护装置或位置都可以避免该控制钮被不慎启动
     
2.3 控制钮或指示牌的位置不会妨碍作业时的视线
     
2.4 不论站着或坐着,都可以按到控制钮
     
2.5 不论站着或坐着,都可以轻易看清楚控制钮和指示牌的表示内容
     
2.6 其它:
YES
NO
N/A
3.视听觉及场所环境
     
3.1 整个工作区的光线充足,符合照度需求
     
3.2 员工的正常视线范围内没有直射或反射光线
     
3.3 可以听清楚正常音量的谈话
     
3.4 需注视工作时,持续时间较长时,可以转移视线
     
3.5 对视觉和听觉有影响健康时,有提供辅助或防护装置
     
3.6 现场温度、湿度舒适,适合工作
     
3.7 其它:
YES
NO
N/A
4.站立工作的空间
     
4.1 经常使用的物品可以放置在38公分之内的距离
     
4.2 伸手到头顶上方的置物架、座位下方或身体后方都不需要使用辅助设备或控制器
     
4.3 拿工具或物品时不需要伸手到头顶上方的置物架、座位下方或身体后方
     
4.4 双手可以用自然的姿势拿到及操作所需要的设备、零件、置物器、工具箱等物品
     
4.5 地板没有堆积的粉末、液体、或其它杂物碎片而难以行走
     
4.6 如果工作性质不需要持续站立,有椅子或凳子可以坐
     
4.7 需长时间站立工作的岗位,连续站立时间不宜过长
     
4.8 站立空间舒适,无局促和压迫感
     
4.9 其它:
YES
NO
N/A
5.坐着工作的空间
     
5.1 椅子高度可以调整,椅子允许部分的移动
     
5.2 坐着姿势舒适,身体可随意活动无限制
     
5.3 经常使用的物品需放置在适当可及的范围内
     
5.4 伸手到头顶上方的置物架、座位下方或身体后方都不需要使用辅助设备或控制器
     
5.5拿工具或物品时不需要伸手到头顶上方的置物架、座位下方或身体后方
     
5.6 任何一只手都可以执行所负责的工作
     
5.7 工作台下方有足够的空间放膝盖
     
5.8 坐着工作时,手和手肘同一高度
     
5.9 双手可以用自然的姿势拿到及操作所需要的设备、零件、置物器、工具箱等物品
     
5.10 其它:
YES
NO
N/A
6.工作压力
     
6.1 搬运物品的工作(提起、放下、推移、牵拉、运送)会造成肌肉骨骼压力的风险
     
6.2 使用单指时扣板力量不能超过0.9公斤
     
6.3 手指不需要持续一小时以上在键盘上打字
     
6.4 工作时不需要持续蹲着或站着
     
6.5 工作时不需要用力握着会震动的工具
     
6.6 持续工作频率强度不会造成心理紧张压力
     
6.7 重复作业的强度和间隙考量,避免造成身体或心理的强迫压力
     
6.8 其它:
YES
NO
N/A
7.仪器设备安全
     
7.1 仪器/设备没有突出点
     
7.2 转动部件须有安全罩等防护
     
7.3 其它:
YES
NO
N/A
8.滑倒及摔倒
     
8.1 高度超过1M的地面在周围有高栏杆、中栏杆、及挡脚板
     
8.2 楼梯有扶手,扶手表面光滑、连续、扶手高度距离梯级突边86-96公分
     
8.3 楼梯、走道地面的照度符合标准;地面不得湿滑
     
8.4 楼梯宽度120cm以上时,须两边都具有扶手
     
8.5 其它:
现场人员反映:
附件二:
人因工程评估改善表
检查日期:            
检查人:
部门/地点:
检核项目:
一、问题描述——EHS
 
二、原因分析——EHS
(如有图纸分析,可附页说明)
三、评估改善——IE
□轻微,可忽略            □中等,观察追踪            □严重,立即改善
改善内容:
(如有图纸分析,可附页说明)
四、结果追踪确认——EHS
 
审核:                                       评估:
附件三:
人因工程识别与改善作业流程

研发部门
作业部门
EHS
IE
采购部门
设计开发考量人因工程
量产制造
制程、设备、场所等人因工程识别
评估改善
改善完成
NO
OK
发现问题
确认
涉及采购之仪器/设备/ 物品
供应商改善
改善完成
结束
OK
NO
交付使用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1
 
更多>同类经理人学院
推荐图文
推荐经理人学院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EHSCity  |  产品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EHS微信群 EHS论坛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903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