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由医生看病浅析专家安全检查

   2020-09-27 3720
核心提示:最近想邀请一个企业的安全总监参与起草一个标准,他说,很想参与,但是实在抱歉,抽不出时间来,从春节到现在一直忙着各种迎检,
 最近想邀请一个企业的安全总监参与起草一个标准,他说,很想参与,但是实在抱歉,抽不出时间来,从春节到现在一直忙着各种迎检,中间就没怎么断过,周末都要去单位加班赶汇报材料,没有时间再去研究起草标准了。以前也偶尔能听到企业对检查的抱怨和牢骚,然而并没有当回事。因为我们石油和化工行业自身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高危特性,加之近些年重特大事故又时有发生,行业谈化色变加剧,国家从大局考虑,加强重点管控和检查频次理所当然。

一开始,笔者以为这家企业可能仅仅是个个例,后来,随机调研了一些企业,很多企业都反映,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多如牛毛、流于形式、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检查使得他们一直饱受困扰,早已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一、专家检查,企业怎么说?

A企业说,多头检查使企业不胜其烦。他们企业去年一年一共接待了400多次各种形式和名义的检查,安监的、环保的、质检的、消防的、公安的等等,上到国务院,下到乡镇、街道,还有一部分红顶中介打着政府购买服务的名义去检查。每次检查,企业领导都很重视,感觉自己是弱势群体,不想因为检查受到上级批评或处罚,更不想停产整顿或关闭工厂,所以千方百计展现自己好的一面给专家组看,要求企业从上到下都要认真对待,做好迎检工作。这项重任多是安环部牵头,于是准备汇报材料、协调各部门准备迎检的材料和记录、接待检查组、组织召开迎检会议、陪同检查组领导和专家看现场、组织各部门整改专家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反馈整改情况等等,安环部门的本职工作无心顾及,整天忙着迎检,却忙的不亦乐乎。

B企业说,不同检查意见相互矛盾使企业不知所措。专家对标准的理解不同、个人素养和工作经历不同,对同一检查对象检查出来的问题和整改意见往往不一样。如专家们钟爱的企业现场“三剑客”:安全警示标示、静电跨接、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检查报警仪,往往甲专家说应该这样,企业下力气整改完了;乙专家又说应该那样,又需要一番整改;结果丙专家又一套说辞,更有个别专家当场就说我不管别人检查也不管你采用什么标准,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你就应该这样整改;丁专家说某工厂已经怎么怎么做了,你厂也应该照着做。再比如一个可燃气体探测检测仪,甲专家说安装高度偏高,企业按照专家的意见调低了高度;不久乙专家又来检查,说安全高度偏低,企业没办法,只好又调高;过段时间丙专家检查又说,安装高度不符合规范,还需要调整。于是,经过几次折腾,为了灵活满足不同专家的不同口味,企业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办法,把原本固定式的气体探测检测仪设置了可灵活调节度高度的检测仪。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呜呼,哀哉!

C企业说,表面看得多,深入检查的少。每次检查,无论内外部检查或是评价评审,专家在企业停留的时间都非常短,有时候去生产装置外围走马观花看眼了一眼,有的只是转了企业现场的冰山一角,便开始指出一些不疼不痒、鸡毛蒜皮的问题,如缺少一个安全标示、制度不完善等。有些专家也并非依据标准规范,全凭自己的经验;有些专家检查完了提一堆问题,却不给任何解决建议,企业都不知道如何处理和整改,最后也就成了应付了事!最终弄得企业都畏惧检查,害怕专家,管理人员担心专家查出问题,被上级批评,担心专家提出一堆无所适从的问题,浪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整改。

D企业说,伪专家多,真专家少。每年接待很多次检查,每次都会有专家,但经常会碰到一些伪专家,有的年级轻轻,有的连企业都没去待过,有的一线生产都没干过,有的干过几年一线生产,就自称某某级别专家,开始指指点点。有的专家看领导脸色,领导说不好就吹毛求疵往死里整;有的专家象大爷似的,架子十足,吹胡子瞪眼,不允许任何反驳;有的专家就是为了拿专家费,没立场、没素质、没原则,专家本来应该帮着政府管理、解决企业问题的,结果把方向带偏了。

什么时候我们的专家扭曲到这种形式了,专家代表着技术的权威,如若权威从根上都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企业的安全生产又怎能做好?

二、何为专家?专家的作用是啥?

我们不仅要问,何为专家?专家是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全面的人,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

殊不知安全其实一种非常专业的学科,作为专家,连设备怎么运行的都不懂,电气线路都不熟,连工艺都不清楚,怎么能查出大的风险和隐患。没有深入一线了解,不分青红皂白,光靠一点安全管理知识和经验,提一点不痛不痒的问题,甚至有时候提出在专业人士看来不切实际、哭笑不得的问题?这样的专家其作用在哪里呢?

这让笔者想起了去医院挂专家号看病的事情,专家会诊病人时,往往都会询问病人的病史,查阅病历本,研究以前的治疗经历,同时研究病人在其他医院做过的各种检查和影像资料,作为参考,有时还要补充做一些仪器检查和化验,在此基础上,才会根据自己的技术和经验给出病情的判断,然后给出1234几种治理方案的建议,供病人参考,此外还会向病人交代一大堆日常注意事项。遇到棘手的疑难杂症时,通常还会组织不同专家进行会诊,然后给出治疗方案。

一个企业存在安全风险和隐患,不就类似人生病一样吗?专家去检查企业不正像医院的专家大夫给病人诊断病情一样吗?

三、安全跟治病相通

企业的安全问题就如同慢性病,解决安全问题没有灵丹妙药,更没有特效药,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多疗程的治疗过程。

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有所改观的,它需要长期的过程从各个方面持续改进,仅仅靠一两次一天半天的检查,永远浮在表面,很难从根本上找出企业存在的顽疾,解决企业的重大风险和隐患。很多企业主动找业内一些国外的咨询公司搞安全管理提升,这些咨询公司给出的方案一般至少三年的时间,带领专家团队长期驻扎在企业、轮番轰炸、PCDA,如此企业的安全状态才能有所改观,才能上升到一个台阶。

四、建议

我国化工企业80%为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基础参差不齐,的确很多地方需要提升和改进,企业更多地希望专家长时间驻场进行“帮扶”,细致地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供解决方案。

企业是责任主体,国家也一直强调企业是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安全管理不能仅靠外部监督和监管,而是要靠企业的内在驱动力。要引导企业自主增强安全生产的能力,就像人自我体质强壮后,做好各种病毒和细菌的防护措施后,就不会生病一样。一个人自身体质弱,不做好防护,三天两头做各种检查也不会不生病。

安全跟治病相通,不治根本,难解其患。不解其患,必成大患!

建议安全检查学习医院大夫看病的模式,不要建立“专家检查小组”,而是成立“解决问题专家小组”,帮助企业查找风险和隐患,为企业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不仅要查出问题,更多地是要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专家要和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告诉企业问题的依据是出自哪些规范和条款,企业需要如何去完善?并帮助企业针对性的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专家不仅仅要让企业知道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所有员工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帮助企业提供解决办法的思路,从解决企业问题的角度出发,传道、授业、解惑,“对症下药”、“救死扶伤”才是真的立功德,创价值。


作者:李威
来源:中国石化联合会安全生产办公室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经理人学院
推荐图文
推荐经理人学院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EHSCity  |  产品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EHS微信群 EHS论坛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9037413号